今天立春了!
2月4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所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意味着春天的开始。
中国民间将其分为三候:
一、“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所谓东风解冻,是指在立春时节,大地开始解冻,万物开始有生机,像是一年之首的阳气开始萌动。
这一天立春之后,天气回暖速度加快。
在立春的这一天儿里还常常会出现两种天气现象:一为“日头”现象,也就是白天越来越长、晚上越来越短;另一为“月头”现象,也就是白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人们感觉到气温回升了。
“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这首古诗写的是立春的第二个节气东风解冻;而在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里则更强调“天时、地利、人和”中之“人和”的重要性。
因此对于这一节气也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说:在立春之际,人们往往会举行一些仪式活动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二、这是因为立春后万物开始复苏,大地开始解冻。
但由于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
所以,有些地方仍有“倒春寒”的说法。
立春时节,万物复苏,天气回暖,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的气温仍有较大的变化。
从气候学来看,候(5天为一候)是立春节气的主要特征: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四候鹰化为鸠。
立春有三侯:一候玄鸟至;二候东风解冻;三侯蜇虫始振。
三、“四立”是指立春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立春”节气在每年公历2月4日至5日交节期间。这个节气期间,太阳黄经为度,于当日到达黄经度时交节(即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北时)。
其意义在于:春天由此开始,万物复苏、春暖花开。
春天万物开始生长,“春眠不觉晓”这是春天的特征;
从这以后,我国进入气候学意义上的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