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医基础理论病因外感病因1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汉医基础的病因学说。汉医基础理论包括哲学基础、生理、病理和养生治则四部分,前面讲过的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属于哲学基础,脏腑、气血津液、经络、形体官窍属于生理部分,接下来这几次课我们将讲述汉医基础的病理部分,包括病因、发病、病机等内容,而首先接触的就是病因学说。什么叫病因?顾名思义就是得病的原因、导致疾病的因素,就是很多人经常会想、会问到的: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为什么我会这里那里不舒服?

病因包括外因、内因和不内外因。外因是指从外部侵犯人体的病因,来源于人体周边环境,通过皮肤、官窍侵入人体而发病。内因则是指因为人的情志、作息、饮食不正常导致脏腑直接受损发病,或者形成病理产物后发病的致病因素。除了内因外因以外的致病原因统一归为“不内外因”,是指其它导致发病的因素。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外感病因,包括六淫、疠气等。六淫的淫并非指色情的意思,是指“过度、超过正常范围”的意思。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或邪气,这六种在人体可承受的范围内是属于正常的自然气候,刮风、寒冷、炎热、潮湿、干燥都是四季中必有的气候,但如果超过了人体能承受的程度就变成导致疾病的邪气。

六淫有共同的致病特点。首先是外感性,多从皮肤、官窍侵犯人体,病变从体表到内脏逐渐深入;第二是季节性,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六淫邪气,例如春天多见风邪,春夏之间多见湿邪,夏季多见火邪,夏秋之间多见暑邪,秋天多见燥邪,冬天多见寒邪;第三是地区性,不同地理条件有不同的常见病邪,如西北高原多见寒邪、燥邪,东南沿海则多湿邪、暑邪,高温环境工作容易感受火邪;第四是相兼性,六淫邪气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例如风热感冒是感受风邪和火邪,寒湿痹痛是感受寒邪和湿邪,风寒感冒则是感受风邪和寒邪……;第五是转化性,病邪导致的证候性质会根据患者体质发生一定转化,例如同样是风寒感冒,一般人引起的是风寒表证,但风寒邪气遇到体质强壮偏热的患者之后,患者会很快从风寒证转变为风热证或里热证,而遇到体内湿气重的患者则会转变成寒湿证,邪气性质没有变,但在人体表现出来的证候性质却发生转化了。

接下来我们逐一介绍六淫的六种邪气。第一种是风邪,五行属木,多见于春天,由于风是无形、流动的气体,所以风邪的第一个致病特点是轻扬开泄,易袭阳位。轻扬指的是没有重量,导致的病变一般也比较轻微、部位比较表浅。开泄指的是风吹过人体后会消耗体表的卫气,让人腠理疏松,容易出汗,控制不住汗液和卫气的流失。易袭阳位是指风邪具有向上向外的特点,容易侵犯人的头面五官,导致头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

风邪的第二个特点是善行数变。善行指的是风邪具有游走性、不固定的特点,例如风邪引起的肌肉关节痛,疼痛部位是不固定的,有时可能是在肩膀,有时又会出现在上肢或者下肢。数变就是善变,指的是风邪导致的症状出现快,变化快,消退也很快,像有些皮肤病发作的时候皮肤上布满一团团一块块的皮疹,很痒的,但过十多分钟或者吃点抗过敏药之后就马上消失得无影无踪,没多少痕迹留下,这就反映了风邪善变的特点。所以,一般风邪导致的病证都是急性病,可能迅速加重,也可能很快缓解,让人捉摸不透。

风邪的第三个特点是动摇不稳,风邪具有令人体动摇的特点,大凡我们见到的眩晕、抽搐等平衡失调或不自主运动都属于风邪导致的病变。

风邪的第四个特点是百病之长,长就是为首的意思,指风邪导致的症状最为广泛多样,而且风邪可以挟带其它病邪共同侵犯人体,成为外邪致病的先锋,兼寒则成为风寒,兼热则成为风热,兼暑则成为暑风,兼湿则成为风湿,兼燥则成为风燥。在六淫之中唯独风邪可以兼夹其它五种,其它五种则不能全部并存,例如寒邪与火邪、暑邪不能同时并存,湿邪与燥邪也不能同时并存。所以汉医称风邪为百病之长。

下面介绍的第二种病邪是寒邪,五行属水,冬季多见。外界具有寒冷、凝结特点的病邪称为寒邪。寒邪根据侵犯人体的途径又分为伤寒与中寒。寒邪从皮肤肌肉逐渐深入称为伤寒,而如果经胃肠道直接侵犯脏腑,则称为中寒。寒邪的第一个致病特点是伤阳气,寒邪属阴邪,容易损耗人体阳气,患者会出现怕冷甚至冷战,精神萎靡不振,手足冰冷等阳气不足的表现。第二个致病特点是凝滞,寒邪会凝结人体的血和津液,导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人体出现局部的疼痛、青紫或水肿表现。第三个致病特点是收引,寒邪会使经络筋脉收缩痉挛,出现剧痛,关节屈伸不利。寒邪导致的病证可能会比较严重,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比较剧烈。

第三个介绍的病邪是湿邪,五行属土,春夏之间多见。外界具有潮湿、沉重、粘滞、趋下特征的病邪称为湿邪。湿邪的第一个致病特点是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也属于阴邪,容易损耗人体阳气,这点与寒邪类似,五脏中对湿邪最敏感的是脾,所以湿邪侵犯人体首先损伤的是脾的阳气,令人出现食欲不振、大便稀烂甚至水肿等病变。

湿邪的第二个致病特点是重浊,重就是沉重感,湿邪致病引起全身沉重感,关节不灵活,头重像裹了一层布;浊就是污浊,湿邪致病,其排泄物和分泌物具有污浊不清的特点,小便变黄或乳糜尿,大便粘液增多或粘液脓血便,妇女白带变污浊,皮肤水疱湿疹等。

湿邪的第三个致病特点是粘滞,粘滞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症状的粘滞性,如大便排便不尽感,排尿不尽感,月经不顺畅;二是病程的粘滞性,湿邪致病容易反复发作,病程长,难以迅速治愈。所以湿邪导致的病证一般不算严重或剧烈,但非常难治,很难痊愈。

湿邪的第四个特点是趋下,容易侵袭下半身的部位,就类似于水往低处流,所以湿邪出现的病证一般以下半身比较多见。

第四种病邪是燥邪,五行属金,秋季多见。外界具有干燥特点的邪气称为燥邪。夏秋之间燥邪与热邪合并侵犯人体,病变多表现为温燥证,秋冬之间燥邪与寒邪合并侵犯人体,病变多表现为凉燥证。燥邪的致病特点是干燥,容易损耗津液,导致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小便少,大便干结等症状。肺和胃都是喜欢湿润,对干燥敏感的,因此燥邪最容易侵犯肺和胃,犯肺容易引起干咳甚至痰中带血丝,犯胃则导致饥不欲食,容易饿却又吃不下多少东西。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只能介绍外感病因六淫中的前四个,后面的火邪、暑邪和其它外部因素我们下次课再作介绍,感谢大家的收听,再会。

(作者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双专业学士,中西结合神经病学硕士,中山大学神经病学博士。现任深圳市李盈中医诊所负责人,深圳龙华区医调委人民调解员,龙华区社会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副会长。本资料根据李盈博士于6月23日在







































治疗白癜风的土方
北京治疗白癜风术大概多少钱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wh/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