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疫苗研发大跃进,任何差错都是致命的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图片来自网络

谨防疫苗研发大跃进,任何差错都是致命的!文

码头水鬼

最近看到许多国家都在“新冠疫苗”上布局,旨在用新冠疫苗对抗疫情。以以往的疾病防控经验看,注射疫苗是非常好的预防手段,最有名的案例是“牛痘疫苗”。

众所周知,天花曾经肆虐全球。根据统计,曾有3亿人口死在了天花病毒的手上,如果不是因为18世纪70年代的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发现了牛痘具有抵抗天花病毒的功能,或许至今我们人类仍处于天花病毒所制造的灾难之中。

年,全球推广天花疫苗接种;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病毒被根除。爱德华?琴纳是天花疫苗之父,据说琴纳在英国乡村行医,了解得知挤奶女工似乎没有受到天花的影响,也许是女工的牛痘让她们获得了免疫……因此,琴纳大胆猜想,牛痘与天花息息相关。

据资料记载: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琴纳做了个实验。他从挤奶女工手上的痘痂里取了一些脓液,接种给了一名8岁男孩。男孩发了点儿烧,但是没什么大事。而最关键的一步是,琴纳随后给男孩接种了天花,男孩并没有发病。琴纳通过这个步骤证明,接种牛痘确实能让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

爱德华?琴纳是一名伟大的医生,也是伟大的发现者,而著名化学家巴斯德完善了疫苗接种技术。换言之,是爱德华?琴纳和巴斯德共同完成了这项世界壮举……但是,这两位巨人从发现“牛痘”到研发制作疫苗,形成科学完善的“接种”程序,直到年全面推广天花疫苗接种,四年后才由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病毒被根除。

如今,除了能在病毒实验室里找到天花病毒样本,其他地方难觅其踪迹。我们也发现,自人类发现“牛痘”制作疫苗,到完全消灭病毒,跨度超过年。人类对抗病毒入侵,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病毒学上,另外一种疫苗也不得不提:乙肝疫苗。中国是乙肝大国,根据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近1.3亿人,也就是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乙肝病毒的感染率更是超过半数,高达57.6%,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中国人一生中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到年,中国人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仍高达为7.18%。

乙肝表面抗原的发现者是美国医学家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年与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因对传染病的起源及传播的研究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年,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在澳大利亚的一位土著居民的血液里发现乙肝表面抗原,俗称“澳抗”。但是真正将乙肝和“澳抗”联系起来的是另外一名病毒学专家艾尔弗雷德普瑞斯。资料显示,艾尔弗雷德普瑞斯发现将含有澳抗的乙肝患者血液输给他人后,原本澳抗阴性的接受者血液中就可以检出澳抗。他据此认为,澳大利亚抗原和乙肝病毒有关。这是人类第一次把澳大利亚抗原和乙肝联系起来,至此,利用澳大利亚抗原制备乙肝疫苗制备的理论基础初步完成。

两个月后,纽约大学医学院儿科系主任的索尔·克鲁曼做了一件极其疯狂的事情:他把一名乙肝患者的血清注射给了精神病院的25名弱智儿童,结果有24人感染了乙肝。据此,索尔·克鲁曼得出了乙肝可经血传播的结论。索尔·克鲁曼的疯狂没有结束,他把患者的血清稀释后以一定温度加热一段时间,结果发现乙肝病毒被灭活了,但表面抗原的活性却依然存在。这个发现令他兴奋不已,所有具备免疫学和病毒性常识的人都知道:保留稳定抗原而失去活性的病毒的另一个名称就是——疫苗。索尔·克鲁曼拿这种疫苗在弱智儿童身上继续他疯狂的实验?他先给孩子注射疫苗,然后再给孩子注射未灭活的含病毒血清,结果证实了疫苗可以让接种者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得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真正进入科研上市阶段已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默克公司莫里斯·希勒曼同样是一名伟大的微生物学家,有现代疫苗之父之称。他在20世纪70年代对乙肝疫苗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最终从乙肝感染者血液中分离纯化出了安全的乙肝疫苗。据资料显示:

疫苗研制出来了,却不被批准进行临床实验。原因很简单:希勒曼的疫苗是从乙肝感染者血液中提取的,虽然其检测结果非常满意,但FDA仍然对其安全性深为担忧,担心有传播乙肝病毒乃至艾滋病毒的危险。FDA选择了拒绝批准莫里斯·希勒曼的疫苗进行临床实验。倔强的希勒曼某种程度上重演了当初克鲁曼的疯狂:他选择从自己亲人和公司内部员工身上进行实验。这个实验理论上是自愿的,但下属面对上级的时候,这种“自愿”有多可靠实在不好说。但无论如何,希勒曼成功了,实验证明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希勒曼最终说服了FDA,得到了进行临床实验的批准,此后进行的大样本实验证实:疫苗可以将乙肝感染率降低75%。年,饱经磨难的乙肝疫苗终于获得FDA的上市批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商业化的乙肝疫苗,也是人类对抗乙肝的一次革命性突破。但是,有限的来源和高昂的价格,使其难以在大众中普及。

如何才能降低疫苗的价格呢?科学家发现,人们利用转基因酵母技术可以快速获得疫苗原料,从而降低疫苗成本。年,转基因酵母乙肝疫苗获得FDA的上市批准。年,乙肝疫苗生产技术被引进中国。年,利用酵母菌的转基因乙肝疫苗被正式批准生产。

但是疫苗始终存在“风险”,问题疫苗曾经在我国引起轩然大波。但是我们仍旧发现,乙肝疫苗从研究到PDA批准上市,同样经历了十多年。随着生物技术的突破和发现,疫苗的研发以生产都将提速。

与新冠病毒相似的流感病毒,也已经有流感疫苗。著名的“西班牙大流感”就是H1N1病毒引发的全球大流感,短短几年时间导致多万人死亡,其严重程度远远超出新冠。但是流感疫苗的出现到问世,也经历了诸多波折。在我国,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很低,“我国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不高,还不到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在18年1月9日举行的“年流感防治工作有关情况发布会”上表示。但是流感病毒是一个非常狡猾的病毒,变异程度高,由于流感病毒经常出现抗原漂移和变异,使流感疫苗的效力下降,这也是生物学家们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今,全球饱受新冠病毒影响,全球死亡人数即将达到万……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因此,世界各国加快新冠病毒得到研发力度,甚至进行“赶、比、超”式的竞赛,这样的竞赛,在我看来,更多是“政治层面”上的。甚至在此之前,俄罗斯总统宣布俄罗斯成功合成新冠疫苗。

虽然听到这样的信息令人兴奋(也包括陈薇院士团队的新冠疫苗项目顺利进入到第三阶段),但是著名生物制药公司阿斯利康却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事故而叫停。9月12日,阿斯利康恢复了新冠疫苗实验,但是也遭到世人质疑:新冠疫苗风险到底有多少?张文宏医生近日也向广大中国人建议,不要焦急打新冠疫苗,理由有两个:

1.从目前新冠疫苗的研发阶段来看,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新冠疫苗研发,都处在一个即将结尾的一个状态。但是到底哪个国家的疫苗有有效作用,这还是一个未知数。有的国家研发出来了,但不一定有用。一个疫苗的研发起码是需要等待非常久的,需要经过不断的实验来证明这个疫苗到底是不是有风险,来证明这个疫苗到底能不能有效地抑制新冠病毒。

2.相比于美国几百万确诊病例,以及其他国家每日新增数百上千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疫情已经是即将解除的一个状态,所以大可等到新冠疫苗彻底的被安全的研发出来并且被证实有效的时候,再来接种注射新冠疫苗。

因此我们还需要强调这一点,任何疫苗的研发都需要时间,而不依赖时间上的较量。这种“赶、比、超”式的做法是危险的,如果仓促推广新冠疫苗上市,可能会引发另外一场“生物灾难”。切记,只有经过最严谨的风险测试,将根存的“风险”降到最低,才是新疫苗推广上市的时候。我还记得新冠爆发时,钟南山院士和张文宏医生所说:疫苗上市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唯有“隔离自救”才是对抗新冠病毒的最好办法。

以上建议只是个人拙见,如有不同观点,大家可加防失联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wh/6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