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疫苗,是为了对抗由一种名为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感染这一病毒并幸运活下来的人,皮肤上会留下密密麻麻的疤痕,类似小花朵,天花一名也就由此而来。
天花病毒的死亡率极高,约为25.5%,平均每4个感染者当中就会有1人死亡。目前正在流行的新冠病毒,其死亡率就低了许多。根据目前网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年11月11日,国内目前新冠确诊人数累计为,累计死亡人数,相应的死亡率为5.1%。国外目前累计确诊人数,累计死亡人数,死亡率为2.5%。当然考虑到有许多无症状感染者并没有被统计到,真实的死亡率应该更低一些。(数据来自百度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
天花在中国最早的文字记录可追溯到两晋南北朝的晋朝,晋朝著名医师葛洪在其《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了现在被认为是感染天花的症状。此后,各朝各代也都有相关的记载,在与天花病毒不断地交锋之中,中国古人逐渐发展出了一种对抗天花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从天花感染者身上提取结痂组织,在常温条件下贮存一个月,在研碎并与植物混合后,用鼻子吸入所得粉末。这一方法,被称之为“种痘”。之后,中国这种通过接种“人痘”来预防天花的方法相继传到日本、俄国、朝鲜。18世纪初,这种方法又传到欧洲。
不过,种痘法本质上所用的就是一种减毒疫苗,虽然古人通过经验摸索,总结出了一整套尽可能降低人痘毒性的流程,但依然会有人因种痘而感染天花。事实上,由于减毒天花疫苗本身就是一种有活性的天花病毒,即使是现在,接种这类疫苗也不能百分之百确保安全。
人类对天花病毒真正的反击由英国著名医学家爱德华·詹纳(EdwardJenner)开启,他被称为“疫苗之父”。詹纳通过多年研究发现,人被患有牛痘的牛感染后(牛群中发生的类似天花的轻微病症,人极少感染这种病,即使感染了,也只会感到轻微不适),可以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这样牛痘疫苗就算诞生了。因为牛群中的感染者不易发现,所以最开始的牛痘疫苗的接种是依照从“手臂到手臂”的模式来进行的。人接种牛痘疫苗的手臂位置会长出一个脓包,医生会把脓包里的脓液提取出来注射给另外一个人,如此接力下去,就可以使得很多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也就是说最初的疫苗供体是人。
但是很快人们发现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风险,作为牛痘疫苗供体的个人,其所携带的其他病毒,也可以通过这一渠道传播给其他人。于是人们开始研究在牛的身上培养牛痘病毒,并很快取得成功。于是以动物为供体的疫苗取代了以人为供体的疫苗。
后面的故事大家可能就比较熟悉了,随着技术的发展,牛痘疫苗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种,并帮助人类在全球消灭了天花病毒。如今,只有一些实验室内还保存着天花病毒。人类对天花病毒的反击可谓大获成功,天花病毒也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人类消灭的病毒。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对自身免疫系统有了丰富的认识,针对许多病毒,人类也开发了相应的疫苗。
但人类对于其他病毒的战争远不如对天花那样顺利,事实上,天花病毒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被人类消灭的病毒。大家很熟悉的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带走全球几十万人的生命。而面对去年年底开始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人类的姿态真的说不上是轻松和淡定,各国政府和医疗工作者都绷紧了神经和疫情做抗争。但即使如此,也已经有上千万的人丧生。我们必须承认,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对病毒的战争将会是一场充满险情的持久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