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8日起,已连续三天,国内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0新增(浙江省于2月22日起无本土新增病例,嵊州的第二个病例已于3月16日治愈出院)。近日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陆续返回,浙江援鄂医疗队首批返浙医务人员于3月19日回家了。
两个月,我们打赢了新冠“歼灭战”,迎来了春暖花开。
国外疫情还在持续蔓延之中。由于制度、文化、民众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以及对医疗资源、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等等的考量,各个国家在应对疫情中会采取不同的措施,中国的做法是打“歼灭战”,而欧美国家在打“持久战”。
中国的歼灭战是想方设法找出所有病人、疑似病人进行集中隔离治疗,找出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观察,找出来自疫情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进行隔离,最大限度地将染上病毒或者可能染上病毒的人与健康人隔开,同时停止一切聚集活动,切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种做法的核心是“隔离”,前提是全社会动员。
传染病防治的三大策略是: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隔离在这三个环节中都能起到作用。在没有有效的药物来治疗病人(即传染源),没有针对性的疫苗来保护健康人(即易感人群)的情况下,严格的隔离措施是快速阻断病毒传播,快速控制疫情的有效方法。
欧美国家也做隔离,也隔离治疗病人,也限制疫情严重地区人员进入,也停课停业停止大型集会,号召不聚集,但他们没有或者说做不到我们这样的断然彻底,英国还提出了容忍疫情缓慢进展,期待60%左右的人无症状或轻症感染后,在人群产生“群体免疫”来控制疫情,也就是打“持久战”。
那么,什么是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就是:当足够多的人对导致疾病的病原体产生免疫后,使得其他没有免疫力的个体因此受到保护而不被传染。
群体免疫的基础是个体免疫。
个体免疫是个体通过接种疫苗或感染病毒后产生针对该病毒的免疫力,当该病毒再次来到他(她)身体里的时候,就会很快被消灭,也就不会得病了。
当人群中有足够多比例的人获得个体免疫时,就会在形成一个“免疫屏障”,阻止病毒在个体之间中传播,这样就保护了整个人群。
有人会问:个人有了免疫力不是保护自己吗,怎么还能保护其他没有免疫力的人呢?
请看下图:
图片来自网络
蓝色的人是没有免疫力的健康人,黄色的人是有免疫力的健康人,红色的人是被感染的人。
当有免疫力的人(黄色)足够多时,他(她)们在感染者(红色)周围形成一道“屏障”,这个感染者就不能将病毒继续传染下去,随着这个感染者的痊愈或死亡,病毒也就自然消亡,这样疾病的传播就得到了限制。
上图中,有4个人(蓝色)没有免疫力,但只有1个人被感染,其他3个人未被感染,原因就是有免疫力的个体对整个群体起到了保护作用。
群体免疫的效果如何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群体里对病毒有免疫力的人的比例(越高越好),二是病毒的基本传播指数RO(越低越好)。根据病毒的基本传播指数,可以估算出群体里需要多少比例的人有免疫力才能控制这种病毒的流行。
常见传染病的群体免疫阈值
基本传播指数RO:是在没有外界干预,并且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一个感染者平均能感染多少人。
群体免疫阈值:是人群中需要多大比例的人获得免疫力,才能阻止这种传染病指数级增长。
一个传染病的基本传播指数越高,其传播能力就越强,群体免疫阈值也就要越大。也就是说,当一个病毒由一个人传染给其他人,可以传染的人数越多,就需要更高比例的人有免疫力,才能在人群中控制这个病毒的传播。
大流行流感的R0≈2,需要40%左右的人获得免疫力;麻疹和百日咳的R0超过12,这个比例需要高于92%;新冠的R0为2.5-3,这个比例需要60-70%。
人体获得对病毒的免疫力有两个途径:感染病毒、接种疫苗。感染病毒谁都不愿意,尤其是当这个病毒会致人重病、死亡或残疾的时候。
接种疫苗是最好的办法。
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偶然发现大多数得过牛痘的挤奶工不会再得天花,由此为一名男孩接种了牛痘。这是人类接种的第一支疫苗,从此我们慢慢步入了疫苗免疫时代,一步一步逃离了许多传染病的魔爪,其中有的传染病已经消灭了,如天花;有的基本消灭,如脊髓灰质炎;而麻疹、乙肝等等发病率大幅度降低。
这其中有个体免疫的作用,也有群体免疫的作用,消灭天花就是一个例子。天花疫苗的接种率并没有达到%(因为各种原因,任何疫苗的接种率都达不到%),而且也不是接种后每个人都会%的产生免疫抗体,但人群里有90%的人因为接种了疫苗而有了免疫力,就形成了人群免疫屏障,另外10%没有接种疫苗的人也得到了保护,天花因此不能继续传播,终于彻底消亡。
从上述也可以看出,通过接种疫苗形成群体免疫来预防传染病,这个疫苗的接种率必须达到该传染病的群体免疫阈值。所以,我们在疫苗接种时会有一个接种率的目标,而且接种率越高越好。现在,可用疫苗预防的传染病越来越多。我国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一类疫苗,免费)有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等,覆盖了15种主要传染病;另外还有五联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肠道病毒EV71疫苗、水痘疫苗、HPV疫苗(预防宫颈癌)等非免疫规划疫苗(二类疫苗,自费或医保个人账户支付),疫苗预防传染病的版图在不断扩大。回到群体免疫。群体免疫的效果还有两个影响因素:病毒会不会发生变异、人在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能不能持久。如果病毒发生了变异,原本有免疫力的人不再能识别变异了的病毒,或者人对病毒的免疫不能够长久有效,那么这个群体免疫的效果就要打折扣。
如流感病毒,季节性流感的基本传播指数只有1.3左右,理论上只要有30%的人对流感病毒有了免疫力,那么流感病毒就难以在人群中传播下去。但流感病毒容易变异,所以流感一直都会发生。
那么,新冠病毒是不是也容易变异呢?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能持久多长时间呢?目前还没有结论。
不过,英国卫生大臣随后撰文澄清“群体防疫”并非英国的目标或战略,从目前的病例确诊数和新增数来看,英国的防控效果还是不错的。
病毒无国界,防疫无国界。希望全球疫情早日结束,也希望科学家们早日找到特效药,早日研制出疫苗。
我的门诊
时间:每周二、六全天
地点:嵊州市妇幼保健院
识别加好友,注明“加群”,加入花样年华-嵊州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