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原文标题:
苦参性苦寒沉降,调心律,抗菌止痢
苦参,大苦大寒,纯阴沉降之品也。前人曾经指出:苦参“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黄连、龙胆皆相近”,而“其苦愈甚,其燥尤烈”,“较之黄连,力量益烈,近人乃不敢以人煎剂,盖不特畏其苦味难服,亦嫌其峻厉而避之也”(张寿颐《本草正义》)。朱老指出:张氏此说诚是,但善用药者,当用其长而避其短,与领导者“知人善任”同一道理,否则良药之功竞遭泯灭,不亦惜哉!朱老用苦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痢疾、伤寒
苦参对痢疾有卓效。急性菌痢,症见痢下赤白、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者,皆由湿热壅滞所致。苦参兼燥湿清热之长,故单用亦有效,常用量6克,研末冲服,1天3次,连用3~5天,不仅症状消失快,大便镜检恢复正常也快。加木香粉(二者比例为3:1),其效益佳。如嫌散剂难服,可依上述比例配成苦参木香丸,研细水泛为丸,每服6克,赤痢加红糖,白痢加白糖,开水送下。对肠伤寒带菌者,再加黄连,是为“苦参香连丸”,可使伤寒杆菌培养阳性者阴转。在肠伤寒的治疗上,朱老赏用通利疗法,常采用聂云台氏的表里和解丹及葛苦三黄丹,一般服前方3日后热势未挫者,即改用后方,连用5~7日多可奏效。而后方即以苦参与大黄、黄连等配伍。(表里和解丹详见朱老近著《医学微言》一书)
(2)用于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属中医惊悸、怔忡等症范畴,对于异位搏动及快速性心率失常,过去多依“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径用炙甘草汤,有效者,有不效者。近二十余年,研究者发现苦参对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有效,实践结果表明,苦参有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搏、延缓房性传导以及降低自律性等作用。朱老采用这一成果,在辨证用药的同时,加用苦参,经长期实践证明,确有较好效果。
程×,男,28岁,职员。素日工作劳累,兼之睡眠不足,经常头眩、耳鸣、心悸怔忡,近日心悸加剧。心率每分钟达次,口干,心烦,掌炕,夜眠不宁。心电图:室上性心动过速。苔薄、质红,脉细疾数。此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君火妄动,上扰心神,治宜滋阴降火、宁心安神。药用:
苦参、生地黄各20克,黄连5克,丹参、功劳叶各15克,玉竹12克,生牡蛎、炒枣仁各30克,麦冬10克,炙甘草8克。5剂。
药后,诸象均见好转,心悸显缓,自觉安适。苔薄、质略淡,脉细数(每分钟94次)。此佳象也,效不更方,继进5剂,心率已降至每分钟80次。嘱注意劳逸结合。继以杞菊地黄丸善后之。
(3)用于湿疹
苦参为皮肤病要药,对湿疹的功效尤其显著。常以苦参配白鲜皮、徐长卿、紫草、丹皮、蝉衣、黄柏、赤芍、土茯苓、甘草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痒者加夜交藤;渗出物多,甚至黄水淋漓者,加苍白术、苡仁;脾运不健加山楂、枳壳、槟榔;食鱼虾海鲜而发作者加苏叶、芦根;无渗出物,干燥者,加生地。苦参还可单味外用,渗出物多者,可以干粉撒布,或配合白鲜皮、马齿苋、徐长卿、蛇床子、荆芥、防风等作外洗剂,或将煎出液冷却后以棉纱布浸药液外敷患处,待干即换之,效果不错。
(4)用于外阴湿痒
苦参在传统用药上一向认为有杀虫之功,如李时珍云:“热生风,湿生虫,故能治风杀虫。”现代研究证实苦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亦有报道单用苦参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及宫颈糜烂获效者。朱老常用苦参为主药配黄柏、紫草、白芷,蛇床子、威灵仙、白矾、花椒、防风、生艾叶、雄黄作浸洗剂。1日1次,每次10分钟,对外阴湿痒有明显疗效。
(5)用于梦遗
一般而论,无梦而遗,责之肾失封藏;有梦而遗,多系湿热相火。朱老指出,前人有歌云:“见痰休治痰,见血勿止血,有汗莫发汗,精遗勿止涩……明得个中趣,方为医中杰。”奈何医者治遗精,率多以补涩为其能事哉!湿热相火,上扰心君,则心君不宁,下扰精室,则精关难固,故有选于苦参也。
边××,山东人,借住北京八一中学。患梦遗,来京求医半载余,以其久病体虚,处方率多补肾、固涩、补气之品。孰知愈补愈虚,每日梦遗不止,神色憔悴,而脉数,舌红、苔黄腻,明为湿热相火之证,遂遵朱老法,拟方如下:
苦参、黄柏各9克,远志6克,茯苓、车前子(包)、草薜各15克,生白术、泽泻各10克,生苡米30克,生甘草3克。
4剂后梦遗顿愈,乃易方调理之。半年后复来京做生意,相逢于途,欣喜相告,病已痊愈,体健一如昔日云。
此外,苦参尚可用于泌尿系感染,小便淋沥涩痛,妇女赤、白带下,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能碱化尿液)等疾病。
苦参用量,除心律不齐需用较大量(15~20克)外,其他疾病,以6~9克为宜。外用不限。处方有苦参的汤剂,均宜在饭后半小时服药,空腹服之易于引起呕吐。
(6)用于乳糜尿
乳糜尿,系小便混浊,自如米汤,而溲时无痛感的一种疾病,与中医学的“膏淋”近似,多为脾肾不足、湿热下流所致。朱老常用苦参为乳糜尿之主药,盖其清热、燥湿、杀虫,其功专在下焦,较之黄柏、栀子尤胜一筹也。初起用苦参配煅白螺丝壳、牡蛎、半夏、葛根、柴胡、黄柏,即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案》之“端本丸”。病久脾肾两亏者,用苦参配芡实、金樱子、石菖蒲、萆藓、益智仁、山药、熟地、山萸肉等,亦有显效。
当归贝母苦参丸别名苦参丸
处方当归4两,贝母4两,苦参4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妊娠,小便淋沥不爽,或溲时涩痛,尿色黄赤,心胸烦闷。亦治孕妇大便干燥,以及痔疮便秘,属大肠燥热者。
用法用量苦参丸(《三因》卷十七)。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作“归母苦参丸”。
男子加滑石。
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二注》:小便难者,膀胱热郁,气结成燥,病在下焦,不在中焦,所以饮食如故。用当归和血润燥。《本草》贝母治热淋,乃治肺金燥郁之剂,肺是肾水之母,水之燥郁,由母气不化也。贝母非治热,郁解则热散,非淡渗利水也,其结通则水行。苦参长于治热,利窍逐水,佐贝母入行膀胱以除热结也。2.《金匮要略心典》:小便难而饮食如故,则病不由中焦出,而又无腹满身重等证,则更非水气不行,知其血虚热郁,而津液涩少也。《本草》当归补女子诸不足,苦参入阴利窍除伏热,贝母能疗郁结,兼清水液之源也。
3.《金匮要略简释》:小便难而饮食照常的用当归、贝母、苦参来治,很难理解,古今注家多望文生训,理论脱离实际。金华沈介业中医师指正“小便难”,当作“大便难”,经他祖父五十年的经验和他自己试用,效验非凡。孕妇患习惯性便闭,有时因便闭而呈轻微燥咳,用当归四份,贝母、苦参各三份,研粉,白蜜为丸,服后大便润下,且能保持一天一次的正常性,其燥咳亦止。
临床应用热淋:樊氏,青年农妇。年夏伤于湿热,饮食如常而小便不利,有涩痛感。某医先以湿热服五苓散去桂加滑石不应,继服八正散亦不应。迁延半月,饮食减退,肢倦无力,不能再事劳作。余切其脉象细滑,观其面色惨淡,气促不续,口干微咳,少腹胀痛,大便黄燥,小便不利而痛。此下焦湿热郁滞与上焦肺气不宣,上下失调,故尿道不通,如仅着重下焦湿热,徒利无益。因师古人上通下利之旨,用宣肺开窍诸品,佐渗利清热药为引导,当可收桴鼓之效。拟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改汤)加桔梗、白蔻、鸡苏散等。果二剂而小便通利,不咳,尿黄而多,此湿热下降之征兆。更以猪苓汤加海金砂、瞿麦滋阴利水,清除积热,数剂小便清,饮食进,略为清补即安。摘录《金匮》卷下相关文章链接:泌尿系感染速效方:四妙散合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减医网情深
健康是1?爱你一起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本合肥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