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发时节细说山野菜三十老牛错

飞廉,为菊科二年生多刺草本植物。学名:Carduuscrispus。别名:老牛错、红花草、刺打草、刺盖、雷公菜。嫩茎可食用。其全草可入药,主治吐血、鼻衄血、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乳糜尿、泌尿系统感染、外用治痈疖、疔疮。有散瘀止血、清热利尿作用。

形态特征

二年生多刺草本。高70-厘米。主根肥厚,伸直或偏斜。茎直立,具纵棱,棱有绿色三角形刺齿状翼。单叶互生,包茎;下部叶椭圆状披针形,羽状深裂,裂片常大小相对而生,边缘有刺,上面绿色,具细毛或近于光滑,下面初具蛛丝状毛,后渐变光滑;上部叶渐小。夏、秋开花,头状花序2-3个簇生于枝端,或单生叶腋;总苞钟形,苞片多层,外层较内层逐渐变短,中层苞片条状披针形,向外反曲,内层苞片条形,膜质;花全为管状花,紫红色;花瓣5裂,花丝有毛,花药合生,基部箭头状或耳廓状,尾纤长;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椭圆形,冠毛白色,呈刺毛状。

功能与作用

性味:微苦,平。

归经:入肺、膀胱、肝三经。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治风热感冒,头风眩晕,风热痹痛,皮肤刺痒,尿路感染,乳糜尿,尿血,带下,跌打瘀肿,疔疮肿毒,汤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入散剂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掺。

忌宜:血虚及脾胃功能弱者慎服。

各家论述

1.《唐本草》:飞廉有两种,一是陶证,生平泽中者;其生山岗上者,叶颇相似,而无疏缺,且多毛,茎亦无羽,根直下,更无旁枝,生则肉白皮黑,中有黑脉,日干则黑如玄参,用茎、叶及根,疗疳蚀杀虫,与平泽者俱有验。今俗以马蓟、以苦芺为漏卢,并非是也。

2.《本经》:“飞廉,主骨节热,胫重酸疼。”

3.《别录》:“飞廉,治头眩顶重,皮间风邪如蜂螫针刺,鱼子细起。热疮、痈、疽、痔,湿痹,止风邪咳嗽,下乳汁。益气明目。

4.《药性沦》:"主留血。"

5.《四声本草》:"小儿疳痢,为散,以浆水下。"

6.《纲目》:"治头风旋运。"

7.《西藏常用中草药》:"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跌打瘀肿,恶疮,烧伤,烫伤。"

8.苏医《中草药手册》:"祛风,利湿,清热,消肿。治乳糜尿;尿血,尿路感染,流感,白带过多,月经过多;外用治疔疮肿毒,痔疮肿痛。"

生长环境

生于田野、路旁草丛中。

采集与加工

药用全草或根。夏、秋季采割全草;春秋挖根,去杂质,鲜用火晒干。

关于我们

本文内容改编自图书中国小兴安岭(伊春)森林资源彩色图鉴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伊春森林产品网整理编辑

赞赏

长按







































白殿病初期图片
寻常型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wh/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