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男神崔玉涛老师的讲座笔记~主题是
婴童的学习体验来自以下8方面:
1.学吃2.学睡3.学便4.学看5.学听6.学动7.学说8.学交流
*智慧=大运动+小运动+会说+会交流*孩子学习及生活原则:返璞归真~~奠定基石;
科学教养~~能力培养;
父母参与~~亲子关系;
婴儿主体~~积极探索。*爸爸的作用:加强宝宝情绪控制力;鼓励宝宝勇敢;增强自信。*如何让爸爸发挥积极影响:给父亲更多时间单独和孩子在一起;让父亲自己摸索;让父亲成为父亲。
1、学吃---津津有味的尝试
崔玉涛从国外研讨会回来,研讨会的主题就是“eatright”
*母乳不是安慰剂,要培养宝宝规律饮食。
*纯母乳只需补充维生素D,奶粉喂养不需要补充,佝偻病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而不是缺钙。
*最好不要躺着喂奶,会影响到宝宝和妈妈的眼神沟通。
*宝宝尽量不要品尝大人食物,否则宝宝会不喜欢吃自己的饭。
*添加辅食,米粉和菜泥要混在一起吃,不要分开吃,否则易挑食。
*1岁宝宝不可以吃鲍鱼之类食物,贵不代表适合孩子
误区:*喝水多(衡量宝宝喝水量是否足够的标准:排尿不黄或者微黄证明水量足够,尿不湿上看没有颜色或者微微泛黄证明水量足够)
*吃的稀和细(宝宝学习吃饭时,如果想让宝宝学习咀嚼那么家长也要有咀嚼的动作)
*纤维素(青菜不能煮的太久,要知道菠菜在60度的水中5分钟基本就没有营养了,更不能给宝宝喝煮菜的水!)
*吃奶少,辅食多(辅食的结构要搭建好: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纤维素都不能少)
2、学睡~~宝宝睡香香,成长乐陶陶
*睡眠充足的3个表现:白天精神好,食欲好,体重按年龄增加。
*宝宝在睡眠过程中“不醒”就是睡得好的基础标准
*不要让宝宝和大人睡大床,不能给孩子枕头两侧夹东西
*宝宝睡觉的小床不要放睡觉以外的任何东西(塑料袋超级危险,容易窒息)
误区:*抱着睡,睡前嬉戏
*持续夜哺(6个月后的宝宝要停止夜哺,最好做到晚上12点到早6点深睡眠,不要担心孩子这时候会饿)
*夜啼应答多
*睡眠无规则
*随成人睡眠作息
3、学便
--体验便意,能表达
--养成定时便便的生活习惯
--学会自己排便
*大人尽量不要把便,久而久之容易形成痔疮。
*宝宝用尿不湿没有问题,不要担心尿不湿会捂到宝宝。
*母乳中含有纤维素,所以宝宝几天不便,便也是稀便。
4、学看~~明眸看世界,观察力的发展
--看人重要过看物!
--孩子喜欢看饱和度高的颜色(大人穿的衣服,宝宝用的碗和勺子都建议用饱和度高的颜色,例如红色、绿色等)
--喜欢看新奇的事物
--喜欢看有趣事物的突然变化
误区:*看电子产品多(看手机和pad比看电视伤害大得多)
*看卡通多(孩子的成长是慢慢接近真实世界,卡通世界不是真实世界,所以建议有实物就不看卡通或图片)
*看图片多,看人少
*看自然的东西少
5、学听~~聆听世界的第一步
--辨别不同的语言(可以说方言,让宝宝聆听不同的语言)
--喜听高频语言
--头转向声源
--唤其名有反应(宝宝有反应是在宝宝8-10个月)
--听的见,听的懂(跟说息息相关)
*和宝宝聊天而不是刻意读书,例如给宝宝换尿不湿,就可以和宝宝说:“宝宝,妈妈现在正在给你换尿不湿”
*不要仅仅妈妈和宝宝说话,全家人都要介入和宝宝交流
*白天要保持正常的说话声音,如果白天过于安静容易给宝宝造成错觉
学听的误区:
*听刺激声音多
*听媒介多
*听人说话少
6、学动
大运动:抬头--翻身--趴--坐--爬--站--走(顺序不能错,步奏不能少)
细运动:伸手、抓握、传递、拇指捏拿
误区:*新生儿游泳(在国外这属于康复运动,健康正常的宝宝不做,而且不能使用游泳颈圈)
*抱在怀里多(可以在大人监护下让宝宝多趴着,这是大运动的起点)
*包办溺爱(一哭就满足他)
*无目的动
*学步车容易造成孩子垫脚尖走
7、学说~~呀呀学语的表达
--多种语言成份(方言不要控制,多用自然语言)
--咿呀学语的作声应答(孩子咿呀时,大人要做出回应)
--听得懂
--理解并使用肢体语言
--从叫爸爸妈妈逐渐使用语言
切忌“强化缺点,弱化优点”!
学说的误区:
*照养人说的少
*父母参与少
*单调环境
*媒介参与多(不建议会说话的早教机)
8、学交流~~情感成长,筑就独特品质
--哭是一种交流
--认生(陌生人焦虑)
--分离焦虑(这是大人造成的,如果要出去,可以和孩子说:”妈妈要上班,下班就回来,久而久之让孩子来习惯,不要让自己变得神秘)
--理解成人的表达(惩罚分明,不能心软,不能说了不算,要说到做到)
--躲猫猫(理解客体永存)
--挥手再见等的自控意义(挥手再见一定要实景,不能表演)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被大人鼓动起来的(比如宝宝要摸插座,直接拒绝会使宝宝产生好奇,正确做法是要引导宝宝,带他去了解)
学交流的误区:*人与人交流少
*环境单调(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老人,老人会增加压力,要做给老人看,避免环境单调)
*忽视交流(妈妈要给宝宝做抚触,动作规范不重要,重要的是交流)
爸爸的作用↓
0-6个月:及时周到,体贴照顾
7-24个月:大胆放手,鼓励探索
2-3岁:奖惩一致,尊重孩子
相信昨天的讲座大家一定还意犹未尽,今天我们有采集了一些崔玉涛老师关于育儿的观点,希望让妈妈们了解更多!
*妈咪爱和培菲康里都含有奶的成分,而很多婴儿对牛奶过敏,不耐受,所以这两种药并不适合长期服用。
*带籽的南方水果(比如猕猴桃、火龙果、草莓……),都有致敏的可能,1周岁以下孩子最好不要接触。
*2岁以前的孩子,都应以奶为主食,其他食物为辅食。2岁以后,才以奶为辅,以饭为主。现在好多婴儿,在10-11个月就开始以饭为主了,这是不对的。对婴儿来说,吃辅食能吃饱的量,不能满足他们营养的需要量,如果能满足他们营养需要的辅食量,却是他们无法吃到那么多的。
*2岁以下婴儿的奶量:0-6个月孩子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吃饱为准。6-12个月每天保证ML奶量12-18个月每天保证ML奶量18-24个月每天保证ML奶量。
*菜水、果汁都是辅食,4-6个月之内,都不要添加。
*不要让孩子长得过快,如果一个6个月的孩子看上去像9个月,家长就要小心了,过快的发育会导致日后肥胖几率增大很多。而且婴儿生长过快也为成年后的心血管疾病埋下隐患。
*辅食的喂养启动不应早于17周(4个月),也不能晚于26周(6个月)。如果婴儿长得很好,6个月添加辅食就可以。但6-7个月以前,一定要开始添加辅食。如果到10个月还没有开始添加辅食,可能会增加今后的喂养困难
*一定要在母乳喂养期间增加辅食。也就是和母乳喂养的同时,进行辅食的喂养启动,不要断了母乳后再增加辅食。这样做是为了宝宝肠胃的适应性。
*6个月以上的婴儿,进行辅食添加时,要能扶着坐,并能用上嘴唇“清扫勺里的食物”,而不是仅仅吸吮勺中的半固体食物。喂辅食的正确方式是:要用碗和勺喂,不要把米粉拌在奶里,用奶瓶喂。让宝宝学习咀嚼的动作。并且,喂宝宝吃饭的时候,妈妈的状态很重要,一定要跟宝宝一起吃,让宝宝看着妈妈在嚼,“嚼”这个动作的示范非常重要,哪怕你在嚼口香糖都行,千万不能做的就是一边喂宝宝吃饭,妈妈却在聊天、分神、看电视或者做别的不相干的事情。那样很快就会发展为喂饭非常费劲。和宝宝一起吃,或者你先吃给宝宝看,他会非常有愿望模仿你的动作。我们很多妈妈是自己不吃,先喂宝宝吃,这样的宝宝很容易就不爱吃饭了。
*说到不爱吃饭,喂饭困难的事,崔医生推荐一种“愉快饥饿疗法”,这种办法百试不爽——吃饭的时候,和宝宝一起吃,或者让宝宝看着大人愉快地进食,但如果他自己不想吃,也绝对不强迫他吃。30分钟后,收拾所有的饭菜,进餐结束。在下顿饭之前,除了清水外也不提供其他食物,重要的是,在这期间也不要让孩子看到任何食物,不要拿食物气孩子。大人和孩子一起,什么也不吃。到下顿饭,仍然是30分钟的就餐时间,大人自己愉快地吃给孩子看。很多孩子这时候就会愉快地大口吃东西了。如果还是不吃,重复上面的过程。这个办法要全家人一起合作执行,不要有人偷着在非用餐时间给孩子喂东西吃,这样孩子在下顿用餐时间仍然不饿,还是不会好好吃饭。*鲜牛奶的推荐引用时间——在发达国家:12个月以上。在中国:因鲜奶的质量问题,推荐在2周岁以上再喝鲜奶。
*牛奶中的铁含量匮乏,而且容易引发过敏,不能做为12个月一下婴儿的主要摄入液体。
*不要认为脂肪是坏东西。母乳中的脂肪含量占55%,这说明孩子是非常需要脂肪的。但注意要摄入“好”脂肪。不要给12个月以下的婴儿饮食中加动物脂肪(不要用动物油给孩子做辅食)。
*不要认为蛋白质是好东西。蛋白质摄入过多,孩子在头2年的生长会非常快,造成肥胖基因活性强,今后肥胖的可能性增大很多倍。一周吃4个以上鸡蛋,蛋白质的摄入就会超标。
*说到鸡蛋,鸡蛋并没有大家所期望的那么多营养,在国外,无论大人小孩,都不会吃太多鸡蛋。一周2、3个足够了。
*所以,不要太在意宝宝的脂肪摄入,要注意控制的是蛋白质的过量摄入。千万不要在辅食中加入太多蛋白质。
*给宝宝做辅食,推荐使用花生油和橄榄油——但如果你的孩子对坚果过敏,就不要使用花生油了,一滴都不要用。
*最好的DHA来源在母乳中,深海鱼中也富含DHA,但要注意是否会引起孩子过敏。
*大麦,小麦,燕麦等麦类都有可能引起麸质过敏,要细心观察自己的孩子,在吃过这类食物后是否有不适应反应(比如有人吃了面就肚子疼)
*如果在母乳喂养期间开始接受麸质食物,2岁后对麸质食物过敏的几率就大大降低。
*过早(不足3个月)添加麸质食物易于增加婴儿体内胰岛素细胞自身抗体,增加了成年后患I型糖尿病的风险。
*说到罐装食物,有的孩子会对罐装食物中的添加剂过敏。所以在判定孩子是否对一种食物过敏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他相关因素。如果孩子吃了一罐胡萝卜泥罐头后产生过敏现象,那一定不是对胡萝卜过敏,而是对罐头中其他的添加剂过敏了。
*讲座中仍然反复强调家庭中使用消毒剂的严重后果——消毒剂无论在地板上,衣服上,都能让孩子触摸之后通过口腔进入肠道,消毒剂在杀死肠道的有益菌群、破坏肠道屏障后,造成肠道菌群不健全,导致渗漏现象,使食物中的营养直接渗漏进血液中,导致过敏反应。(这一条我转述得还不够清楚,因为说不太清楚那么专业的医学名词,总之请大家注意不要使用消毒剂就对了。)
*如果肠道受损,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过敏现象。
*婴儿对盐具有高度敏感性,而成人并非如此。所以,绝对不要用筷子尖沾成人吃的饭菜给小婴儿尝,当孩子对咸味依赖后,就会不吃淡味的食物。但婴儿摄入钠过量,会造成血压增高。很多人有一种错误观念:辅食中应该加盐,否则孩子缺盐,会“没劲”。实际上,盐是“氯化钠”,而非“钠”,氯化钠有咸味,而钠没有咸味。在母乳和配方奶中,都含有足够的钠。
*在辅食添加中不要包括奶、水果。不要用“奶+米粉”,或者辅食中掺入水果的做法。
*说到给2岁以下的孩子刷牙,崔医生说,那基本不起什么根本的效果,因为这么小的孩子你基本没办法给他们真正刷干净牙齿。不如就吃完饭喝完奶,喝清水漱口来的有效。
*糖分三种:单糖,双糖和多糖。单糖,指葡萄糖。不要给孩子喝葡萄糖,会影响孩子的血糖稳定,而血糖不稳会影响大脑发育,后果很严重。双糖,指乳糖和蔗糖。这两种糖也尽可能少吃。理由我没记下来,现在想不起来了,总之是对孩子不好就对了(多糖,指淀粉类糖。糖尿病人都知道,米和面中的含糖量,那是相当的高啊,甜度,那也是相当的大啊!这种糖,很容易被人体吸收,而且可以为人体带来有益的营养,孩子应该吸收的是这种糖。
*在孩子的辅食中,不要加甜的调味剂。也就是做饭不要加糖,喝水也不要加糖或者用果汁兑。就喝白水就很健康。
*已经养成没甜味就不喝水的孩子,家长可以考虑用无热卡糖来代替蔗糖过度一下,起码这样可以不给孩子的身体造成过多无用的热量及龋齿。Sugarfree,无热卡糖,国外超市都有买,也有很多无热卡糖做的食物。但国内还没有卖。*12个月以内的孩子饮食中不建议加任何调味剂。一岁之后,可以适当加一点点盐。
*8个月以后可以在孩子的饮食中添加一点煮得很烂的肉类。
*酸奶什么时候给孩子喝——因为酸奶是牛奶制成的,所以在1岁以后喝比较适合。
*磨牙长出之前,孩子必须只吃糜状食物。
*防晒霜最好不给孩子用或者少用,一定要用时也只能用SPF15以下的,否者对孩子的皮肤不好。防晒霜的使用,也会阻碍孩子对维生素D的吸收。孩子晒太阳,也不要对着阳光直射。
*说到宝宝是否可以带太阳镜,崔医生严肃指出,一定不要给孩子带太阳镜。猪妈我正抱着侥幸心理想,小猪的眼睛是米国的,应该靠谱吧?崔医生就说,包括国外生产的儿童太阳镜,99.9%都是不合格的,会给孩子造成屈光不正常!二话不说,小猪的眼镜一定要废掉!
*绝对不可以给孩子扑粉(痱子粉)。无论大人手法多么轻,都不能避免有粉尘飞起,而且一定会被婴儿吸进肺里。这对孩子是有伤害的。可以选用液体粉。
*治疗痱子,一个很好的办法是,在药店买盒“十滴水”,孩子洗澡时滴一管进澡盆就可以了。十滴水比宝宝金水好的地方在于,它本来就是内服药,即便宝宝在洗澡期间不小心喝下去一些洗澡水也没有关系的。宝宝金水绝对不可以内服的。
*3岁之内的孩子是行为教育阶段,也就是你想让他学会什么,你要亲自做给他看(从反面论证,就是你不希望他做什么,自己千万不要做,也不要让他看到身边有人这样做);3岁之上的孩子,也是语言教育阶段,这个时候,你想让他明白什么事情或者道理,可以通过语言表达了。
*不要给孩子喝菜水,因为中国的菜农药问题很严重,煮菜水刚好可以把农药都煮进水里。可以把青菜在水里稍微烫一下,拣出来,剁碎了喂给孩子吃。
*说道不给孩子吃味道重的食物,崔医生举例说,比如橙汁,如果是很甜很香的那种,家长最好留着自己吃。给孩子吃那些味道不太香不太甜我们觉得味道不够好的水果(大家笑,说这是亲妈吗?),因为可以保护孩子的味觉。
*全母乳的孩子是否还需要喝白水呢?可以观察孩子的尿色,如果尿色偏黄,就是体内水分少了,可以给孩子加水,如果尿是清澈无色的,就不用加水了。但要注意是否有其他因素影响尿色,比如孩子服用过妈咪爱,那尿色肯定是黄色,和缺水无关。
*中国孩子全体补钙造成的伤害太大了,即便没有三聚氰胺事件,中国孩子患结石的比率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因为家长全都给孩子补钙啊!千万不要以为钙是什么好东西,补钙多了,轻的是肾结石,重的还可能在大脑心脏中造成钙化,下场很可怕。只要孩子饮食正常,母乳或者配方奶的摄入量都正常,就不需要加钙。有很多医生毫无根据地让家长给孩子补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小孩子“枕秃”完全是物理性摩擦造成的,和缺钙无关。*米粉一定要用水冲开喝,不要用配方奶加米粉喝。配方奶要单独喝,这对营养的吸收有好处。
*安抚奶嘴,不会引起牙龈变形。如果你的孩子吃手指的话,那最好还是给他安抚奶嘴。吃手指是会对牙龈造成不良影响的。
回复“美食”,给你看我推荐的各种餐厅~
回复“淘宝”,给你看如何找个靠谱的淘宝卖家~
回复“亲子教育”,给你看我的育儿分享~
回复“正经”,给你看我分享的或商业评论、或生存之道~
回复“围城”,给你看婚姻中的男男女女~
回复“臭美”,给你看怎么打扮自己,怎么打扮你的男人~
回复数字“1-4”亲子照可以这样拍之
回复“亲子游”,给你看你错过的连载亲子游游记哦~
回复数字“5”带娃去海边,就照这个清单装行李~
回复数字“6”花一点时间,用文字陪娃成长
回复数字“7”玩具不用多,这些就够
文字全部原创,欢迎转发,如需转载,烦请联系。
我,北京土著,英国海归,某宝四钻买家,55bbs结婚帖子点击率30万+,发完婚礼发蜜月之旅,发完孕照发产经,发完百天宴张罗群里22个宝宝的周岁大趴,生娃前跑马拉松,生娃后携手闺蜜垂直马拉松爬上国贸三期的80层楼,再和一群美丽大妞儿助阵别人求婚走起colorrun的所谓达人。不断修炼,步步向前,一个能自己搞定婚礼,搞定装修,搞定旅行所有的一切,搞定家里的种种琐事的女汉纸。崇尚花更少的钱,得到更好的享受。认为追求高性价比,才是会过日子的体现。
终极目标:平淡的小幸福。
在这里与我分享女人在不同角色时在衣食住行方面的选择心得,让你速速成为一名AlmightyLady.微博博客上我是“平淡de小幸福”,55bbs上我是“英伦枫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