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疫苗是防控新冠病毒疫情的锐器
从天花、流感、艾滋病,到SARS、新冠肺炎,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攻防战”从未停息,并贯穿整个人类文明进程。数据表明,人类历史上死于病毒感染的人数远高于死于战争和其他自然灾害的人数,不少古老文明的湮灭也与病毒肆虐息息相关。在疫苗出现之前,人类面对病毒肆虐只能慌忙应对,甚至听天由命,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受到来自病毒的“无差别伤害”。十八世纪末,牛痘疫苗的发明与推广应用,挽救了无数挣扎在天花疫病死亡线上的人们。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发明的牛痘疫苗(自然减毒活疫苗)和接种牛痘疫苗预防天花的方法,堪称免疫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此后,疫苗成为人类手中的一把“利剑”,帮助人类在与病毒的抗争中逐渐占据主动,并相继战胜了狂犬病、麻疹、小儿麻痹等顽疾,为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时至今日,疫苗仍然是防控传染病效果最好、成本最低的手段之一。新的疫情暴发时,人们最大的期盼莫过于能尽早接种疫苗。然而,疫苗本身是灭活或减毒的病毒,或是病毒的关键蛋白(保护性抗原)及其编码基因(核酸序列),只有病毒被研究透,才能研发出相对应的疫苗,并且,其后续的临床试验和规模化生产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费用,因此疫苗的出现总是相对滞后于疫情。
2.病毒变异与ADE效应研究表明,一旦感染新冠病毒,抗体在体内将持续存在。这似乎意味着:群体免疫以后,新冠病毒疫情就有望从地球上消失,犹如SARS病毒从地球上神秘消失一样。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此次纽约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很多年轻人出现危重症病情,并且快速恶化,致死率非常高,与其他国家致死者多为65岁以上老年人情况截然不同。在ICU患者中,20~44岁占36%,45~64岁占36%,65+岁占28%。
本以为机体内有了新冠病毒抗体就万事大吉了,却不曾想到,抗体的出现有时反而徒增人们的担忧。
究其因,这是病毒在患者身上发生了ADE效应引发的病理现象。
所谓ADE(antibody-dependentenhancement)效应,是指“抗体依赖增强症”。
病毒感染,都是通过病毒表面蛋白(配体)与靶细胞上特异性蛋白(受体)分子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
针对病毒表面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常常可以阻抑这一进程,即,抗体“中和”病毒,使其失去感染细胞的能力。
然而,在病毒发生变异的情况下,机体内既有的中和抗体不仅无法阻遏变异毒株通过的新的“敲门砖”(特异性蛋白)来粘附并进入靶细胞,而且,有些细胞由于具有IgGFcR,它们反而通过抗体协助促使变异后的病毒轻而易举地进入靶细胞,进而提高感染率,这就是“抗体依赖增强效应”。
事实表明,ADE效应会导致变异后的同源病毒感染,在体内具有原始抗体的患者身上产生百倍以上的毒性。
3.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与大国竞争上述可见,面对如此大面积暴发流行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和新冠病毒变异可能引发的ADE效应,只有研发针对所有病毒变异毒株的全价疫苗,方可实现对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的有效防控。
如果,疫情延长或者二次来袭,那么,疫苗就是最有效的疫情防控武器,然而,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当下,美国政客并非强调全球合作,共同抗疫,努力研发疫苗,而是疯狂抹黑、诋毁、甩锅中国,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从华人病毒学家邱香果博士(国际知名的病毒学家,曾和同事一起开发了治疗埃博拉病毒的实验性药物ZMapp,拯救了许多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病人)及其丈夫和一名中国学生因涉嫌“违反政策”(policybreach)被加拿大警方带离位于温尼伯的国家生物实验室,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刘冰(BingLiu,37岁)在新冠病毒研究即将取得“重大发现”之时被人残忍杀害(死于家中,发现头部、颈部和躯体都有明显的枪伤)等诸多诡异现象中,不难看出生物战背景下大国竞争的刀光剑影,和某大国政客的凶狠与恶行。
且看如下视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