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君说
广州人讲究因时而食,春天是肝旺之时,故而中医常建议食用疏通肝气的食材,以达到养肝的目的。
中医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医院医院主任中医师邓聪介绍,因为春应于肝,肝气旺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而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功能偏亢,所以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温、甘鲜、清淡之品,忌酸涩。饮食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春季万物复苏,各种蔬果大量上市,不少时节蔬菜都有护肝功能,这个季节多食用既能促进肠道消化,又能保肝。如春韭、莴苣、春笋、豆苗、菠菜、荠菜、香菜、红白萝卜、芹菜、豌豆、甜豆、白菜、茼蒿、蒜苗、菜苔、香椿等。
有约君精选了
七款时蔬的春季养生菜谱,
本周每天一菜煮起来,
不要浪费了春日好时光~
1.荠菜
荠菜又称“报春菜”,多为野生,也有人工栽培。古代将其称为“护生草”,更把荠菜糊誉为“百岁粥”。
中医认为,荠菜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名医别录》记载“主利肝气,和中”。《本草纲目》记载“明目,益胃”。临床对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目赤肿疼等有一定疗效。
现代研究指出,荠菜的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以及各种矿物质含量较高,其含钙量高于同等重量的牛奶。
荠菜柔嫩清香,味道鲜美,可清炒、煮汤、凉拌、作羹,或以馅料包馄饨、饺子、春卷等,故民谚有“宁吃荠菜鲜,不吃白菜馅”之说。
荠菜豆腐羹
材料:荠菜克,豆腐1块,蘑菇30克,肉末适量,盐、姜少许。
做法:荠菜洗净切碎备用;豆腐切小块备用;肉末盐、豆粉等调味备用;热锅冷油把蘑菇煎至两面金黄备用;另起锅热油放姜片爆香,倒肉末翻炒均匀,加开水煮4分钟左右。依次放入豆腐、蘑菇、荠菜,煮沸后加盐,即可食用。
2.春笋
“好竹连山觉笋香”,正是春笋尝鲜的好时节。竹笋不仅是佳蔬还是良药,其味甘性寒,具有滋阴益血、清热化痰、止渴利尿等功效。
竹笋被誉为素食第一品,其味清淡而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含有充足的植物蛋白、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尤其是纤维素和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含有丰富纤维素,有促进肠道蠕动、吸附脂肪、帮助消化和排泄,有人形象地比喻“吃一餐笋要刮三天油”,常食竹笋对血脂增高、冠心病、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春笋虽然鲜美但不宜多吃,体质虚寒者少吃,并需注意有部分人会对春笋过敏。烹饪时,最好先将竹笋在开水中煮几分钟,捞出后再配以其他食品烹饪。这样既可高温分解大部分草酸,又能使菜肴无涩感。
鸡丝炒笋丝
材料:春笋克、鸡胸肉克、青椒1个、红椒1个、葱姜少许。
做法:春笋切丝汆烫,沥干水分备用;青、红椒切丝备用;鸡胸肉顺纹路切丝,盐、胡椒粉、黄酒调味备用;起锅热油,加入葱、姜、青红椒丝炒出香味后,倒入鸡丝、笋丝一起滑炒,出锅前加入少许盐,即可食用。
3.春韭
民间素有“春韭鲜夏韭臭”的说法,春节尝鲜,首推春韭。
韭菜亦称起阳草,性温、味辛,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韭叶热,性温……乃肝之菜也。”因肝主升发,韭菜性温,能助肝升发。
韭菜是一味养阳的佳蔬良药,堪称蔬菜中的“伟哥”,具有温中行气、健胃益阳、固精止遗等功效。春天适量吃些性温的韭菜,具有补阳气、增强肝和脾胃功能的作用。现代研究指出,韭菜所含的挥发油及硫化物具有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
韭菜可以炒食、凉拌、包饺子、蒸包子、汤、菜、荤、素皆相宜。但因韭菜不易消化,故一次不应吃得太多。胃虚有热者,不宜食用。
菌菇鲜韭
材料:春韭克,白玉菇克,盐、姜少许。
做法:韭菜洗净切成寸段备用;白玉菇切去根部一根根掰开备用;起锅热油,加入姜片爆香,先下白玉菇加盐翻炒,再下韭菜炒至稍微变软立刻关火,即可食用。
4.菠菜
菠菜为春季应时蔬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作用,被誉为春天里的“脑黄金”。菠菜性甘、凉,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利五脏,通血脉,下气调中,止渴润肠。《本草纲目》记载其“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研究发现,菠菜含有丰富的ω-3脂肪酸,其成分与深海鱼油相似。菠菜中含有一种类胰岛素样物质,对糖尿病患者有益。
菠菜的食法很多,可以炒、拌、烧、做汤、做粥和当配料用。菠菜虽好吃,但不宜长期偏食或一次食用过多。因菠菜中含有较多的草酸,吃菠菜前最好先把菠菜用水焯一下,以去掉其中的草酸。同时,菠菜不宜与豆腐等含钙量较多的食品混合做菜,因为草酸与钙反应生成草酸钙。
菠菜猪肝汤
材料:猪肝克,菠菜克,生姜、盐适量。
做法:将猪肝切片,放水里浸泡,倒掉血水,洗净备用;菠菜洗净切段,水焯一下后备用;起锅热油,姜片爆香,加入适量清水,把菠菜、猪肝放入锅内煮沸的水中,待片刻滚后,加盐调味,即可起锅食用。
5.莴苣
莴苣又称莴笋、青笋、莴菜,民间有“春令莴笋似黄金”的美誉。
莴苣是春天“千金菜”。莴苣性凉,味苦、甘,入大肠、肝、胃经,有消热利湿、通络下乳之功,《食疗本草》言其:“白苣,主补筋力,利五藏,开胸膈,拥塞气,通经脉,养筋骨,令人齿白净,聪明,少睡。可常常食之。”
莴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钙、铁、磷等营养成分,特别是莴苣叶中维生素C含量比茎高15倍,因此别轻易丢掉莴苣叶这个宝。其嫩茎可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嫩叶可炒食、做汤。
清炒莴苣丝
材料:莴苣1根,胡萝半根,盐、姜、蒜粒适量。
做法:莴苣、胡萝去皮洗净切成丝,加入小量盐,抓匀腌制10分钟,备用;锅中倒入适量油,放入蒜、姜炒香,下入莴苣丝、胡萝丝炒匀,即可食用。
6.香椿
大约在农历一月尾,早春的枝头上,紫中带红的香椿芽儿就冒尖了。到农历二月,香椿芽就铺天盖地而来,直到清明都是旺盛之季。此时出现的香椿芽是带着保肝健脾使命的。
香椿香味浓郁,鲜嫩清脆,口感和营养都是最好的。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功效。
小贴士:值得注意的是,香椿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较高,所以无论是凉拌、炒菜还是炸香椿鱼,都不妨先焯一下。
香椿鸡蛋汤
材料:香椿芽~克、鸡蛋2个、生姜3片。
烹制:香椿芽洗净,晾干水。在锅里加入清水1毫升(约5碗量)和姜,武火滚沸后,下香椿芽滚至刚熟,去壳下蛋,稍滚沸片刻,下少许麻油、食盐便可。为3~4人量。
7.紫草
“紫草”又叫“护肝草”,正如其名,此菜护肝,也有人称呼它为“养肝草”,是一味具有明目凉血功效的中药材。
人体血热常伴随肝火旺等问题,护肝草能清热解毒凉血,平疏肝火,最适合春天食用。
紫草根淡甜汤
材料:紫草根20克、红糖适量。
烹制:紫草根稍浸泡,洗净放入煲内,加入清水毫升(约3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40分钟,下红糖便可。为1人1日分2次进饮。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张青梅通讯员黄月星、魏星、袁友芬
部分内容来自广州日报、老人报
图
视觉中国编辑吴婉虹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