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立春我喜欢大光圈超锐利的古典摄影镜头、超大的火棉胶溴化银玻璃板画幅,天然的锐利影像,古典绘画特有的气质;因为是全手工制作缓慢的介质,也是摄影技术发展历史中的一种笨拙的古典手段,整个过程使人充满手工制作的繁难和成功的喜悦。《时节》—雨水《时节》—惊蛰《时节》—春分湿版摄影的创作过程相当繁杂,一般不会用于抓拍和纪实,而只会用于记录静态的风景、人像和静物,所以,我先会致力于一个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被摄静物对象的经营,也就是一个非现实场景或装置的搭建,用它们构成的意象或象征、隐喻来表达一些东西。《时节》—清明《时节》—谷雨《时节》—立夏《时节》—小满《时节》的创作初衷原本想表述一篇如史诗般长篇作品,而当作品整体呈现在你眼前,就如同一个巨大的装置艺术,每个个体如同经脉支撑着整体的和谐,湿板摄影纯手工的制作过程又把它发挥到另一个强悍高度,因此,《时节》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行为艺术作品。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农耕文化的象征其实已演变成一个纯粹的文化图腾。物候、植被,甚至气象早已改变,而其以传统物候为代表的符号呈现,由最初的实用性而转向完全的审美怀旧。当下,物候在节气中的演变深远,早已不再是黄历约定的那些,工业化时代的各种烙痕以怀旧的姿态镶嵌其中,甚至这种技术性的镶嵌本身也成了怀旧,工业与农业之美的混杂组成了人类文明的前消费时代。以特定的环境,来呈现特定的新“旧物候”,以新“节气”的图表来呈现一部新型农耕长卷,是“时节”的主旨,花之镜像(立春)、牛腿时间(春分)、平行杜鹃(谷雨)、琴韵叶落(秋分),都以人工时间“装置艺术”来冻结物候的自然时间,从而加入了我对于时间的叙事。《时节》—小满《时节》—夏至《时节》—小暑《时节》—大暑《时节》—立秋《时节》—处暑《时节》—白露《时节》—秋分在当下一切以速度为先的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下,生活于其中的人们,获得越多却越感内心的彷徨,精神诉求找不到宣泄的出口,但无疑每个人都渴望心底的平静。《时节》—寒露《时节》—霜降湿版摄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无论对艺术家还是被摄对象,都能帮助其摒弃浮躁、深入灵魂的过程。这种耗时耗材的古典主义摄影艺术,包含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学价值,它通过慢速、安静、细腻而繁杂的创作和拍摄过程,促使我们从工业化时代的结果导向,回归对艺术本源的反思追溯。它以一种几乎完全对立的方式弥补着现代摄影所缺少的各种元素。《时节》—立冬《时节》—小雪《时节》—大雪《时节》—冬至《时节》—小寒《时节》—大寒我欣慰与湿法火棉胶玻璃板影像的厚重和锐利,那种天然的时间感和沧桑感,特别适合于我想表达的流逝与无常,就如当代摄影的一次文艺复兴,让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这是我想唱给我们的文化和审美的一首挽歌。谢松年生于江苏无锡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摄影专业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TCCA世界湿版协会亚洲分会会员江苏省广告摄影师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年,作品《雨后》获第三届全国广告摄影优秀作品奖年,作品《佛像》获第三届全国广告摄影优秀作品奖年,作品《对话》获中国第九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优秀作品奖年,作品《琴韵》获中国第二十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优秀作品奖年,作品《家园》获中国第二十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优秀作品奖年,作品《家园》发表于第88期《中国摄影报》年,《中国摄影》杂志11月B版商业影像发表文章《简单而有理》年,作品《腾》获中国第二十三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优秀作品奖年,策展江苏省广告摄影师专业委员会年度展年,参加江苏省广告摄影师专业委员会十周年展,多幅作品参展年,作品《翥云之念》参加美术报艺术节“失园记”当代艺术邀请展年,《文化无锡》杂志第1期发表湿板摄影作品《翥云之念》年,作品《立秋》获中国第二十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银质收藏奖年,作品《翥云之念》组照获中国第二十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优秀作品奖年,作品《感秋》获中国第二十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优秀作品奖年,《中国摄影家》杂志第7期发表影作品《翥云之念》及文章年,作品《立秋》《翥云之念》等15幅作品参加德加艺廊“博大”五人艺术邀请展年,作品《立秋》《正月初一》参加《承上/启下》TCCA上海雅昌湿版摄影艺术邀请展年,作品《翥云之念》参加上海M50全摄影画廊湿版摄影艺术邀请展年,作品《小满》《大暑》参加“首届古典摄影国际研讨会作品交流展”年,作品《翥云之念》参加《呈现-大画幅摄影在天津暨部分省市大画幅作品联展》年,作品《翥云之念》《时节》参加上海墨奈画廊“象·韵”手工影像四人联展年,作品《冬至》入选中国第二十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翥云之念》之一《翥云之念》之二《翥云之念》之三《翥云之念》之四《翥云之念》之五《翥云之念》之六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okoux.com/rmlby/12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