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悄然而至,对于农民来说最想要知道的,就是今年的年景好坏了。如果年景好,农民干活就更有劲了,而年景不好的话,那就要提前多做准备,避免让家里人饿肚子了。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虽然当时预测天气的方法没有现在这么先进,但是古人也有其方法。而说到年的年景,农村的老人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龙年是“一龙治水、十牛耕田、三人分丙,八日得辛”。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探讨下吧。
在了解这句老话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古代的干支历。它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这是一套非常古老又复杂的历法,也称为“甲子历”、“星辰历”,或“甲子纪年法”、“节气历”、“中国阳历”等。
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干象天而支象地,万物虽长于地上,但是万物的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天干地支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古人认为世间万物衍变,皆可以通过其推算。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循环纪元法,也就是干支历。
干支历就是以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形成六十循环的纪元法;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
而且它和阴历、公历都是不同的,是以立春至节气为起点,到下一立春节气为终点,称之为一岁,交节日为月首。
另外干支历法也是将一岁划分为十二月建(十二月令),“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了解这些以后,对于后面的内容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一龙治水、十牛耕田、三人分丙”又是怎么回事?这是古人总结的预测一年年景好坏的古老的方法,就是通过看正月初一以后,第一次出现相应干支纪日的时间,以此来预测当年的年景。
比如“几龙治水”是指的就是在正月初一这天开始,第一个出现辰日(辰为龙)的日子在初几,就是几龙治水。比如在正月初六,就叫“六龙治水”,在初八,就叫“八龙治水”等等。
这是因为古人认为龙是代表天生的神仙,而且是掌管雨水的。而且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龙多旱、龙少涝”。意思是说龙的数量越多,当年的雨水就越少,而龙的数量越少,雨量就越多。这也是民间所说的谚语“龙多不下雨”。
而年是“一龙治水”,是因为正月初一当天是甲辰日,以此来判断的话,那年的雨水就是比较充足的。
再来看看“十牛耕田”,其实原理也是一样的,说的就是每年第一个丑日(丑为牛)在正月初几即是“几牛耕田”。
这是因为古代的时候,牛是主要的耕种的牲口,是农民的好帮手。而年正月初十这天是“丑日(癸丑日)”,所以叫“十牛耕田”,那这样的年景好不好呢?
在民间也有一句谚语,叫“一牛耕田耕不撤,九牛耕田牛有歇”,暗示着牛的数量与人们的耕作关系密切,牛的数量少,那么牛就很辛苦。
而牛的数量多,那么牛就比较轻松,这也说明了当年的田地不太好耕种,平时几头牛就可以完成了,而这样的年份却要十头牛来共同完成,只能说明田非常难耕种。
然后是“三人分丙”,这里我们先来看看“丙”,它是十天干第三位,由此又引申为序数第三的代称,由于古人将干支与五行相配,“丙”属火,故又为“火”的代称。再加上丙和“饼”同音,因此这里就是代指粮食。
而三人分丙,则是说在初三是“丙午日”,因此这句老话的意思是说当年就是三个人分吃一块丙,暗指当年的粮食收成马马虎虎,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差,反正是不会饿肚子。
最后还有一个是“八日得辛”,即正月初八是“辛亥日”。如果是在正月初二,则是“二日得辛”,在正月初十,就叫作“十日得辛”……以此类推。
值得一提的是在天干五行中,辛属金,而金就是财富的意思,也有招财宝的美好寓意。而在民间关于得辛也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数字越少,得辛日越快,即财富来的就越快。另外一种就是数字越多,得的辛越多,财富来的就越多。
而年是“八日得辛”,说明就是要到初八的时候才得到财富,这虽然得辛的时间晚了一些,但是得的辛也不少,因此寓意也是不错的。
综合来看,“一龙治水、十牛耕田、三人分丙、八日得辛”代表着年的龙年将会是一个吉祥的年份,但同时也需要注意防洪防涝;
这一年也将会是一个勤劳致富的年份,需要保持勤劳和力量;这一年还将会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份,需要保持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当然,这些说法只是古代的一种历法文化传承,并不是科学预测。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该注重科学和理性,以科学的方法来应对自然灾害和挑战。希望这一年我们都能在努力奋斗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