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如新,春水初生,枝头烂漫,叠雪堆云。
花开万顷,缱绻柔情,东风浩荡,春光无限。
新春伊始,当万物被暖阳和风唤醒,光线从寒冬的裂隙中透出,热烈的色彩如同希望流淌在世界的每个角落。
作为一年的首个节气,立春的花独占先机:迎春、望春花,均是对于春天最热情的期盼。
立春二候的樱花,如同天真可爱的孩童,烂漫纯粹,又像一笑嫣然的女子,动人心魄。
它的美好胜在规模:开时万顷无际,堆云叠霞,落时有如春日飞雪,梦幻而沉寂的恢弘让人难忘其间。
春樱如雪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樱花,始于中国的美好樱花并不仅是一种花,而是李属蔷薇科、樱亚属植物的通称,品种繁多,有三百种以上。
很多人提到樱花总会想到日本,实则樱花的栽植和兴盛最早是源自我国。
野生樱花数百万年前诞生于喜马拉雅地区,全世界目前有野生樱花种,中国占三分之一,樱花类植物的祖先中,原产于中国的有33种。
自年前的秦汉时期开始,宫廷便开始种植樱花,人们逐渐有了赏樱的习俗,从宫苑廊庑到民舍田间,到处可以看到樱花的身影。
洛阳瀍壑朱樱白居易《移山樱桃》:“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樱满院栽,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
隋唐时期,洛阳天街和端门街遍植樱花,是最早的樱花观赏大道。而“瀍壑朱樱”更是作为“洛阳小八景”被人们熟知。
瀍河流经邙山,成为沟壑,两岸遍植樱花,春归之时,极目远眺,樱花绵延数里,壮观之美,超于想象。
大业三年,日本遣唐使将樱花带回其国内,此后因倾慕盛唐文化,络绎不绝的日本朝拜者和遣唐使将建筑、服饰、茶道等中华文化和美丽的樱花一起带回东瀛。
樱花从此便在这片土地上盛放,故国天涯、几番朝暮,它们被精心培育,有了更多的品种,如目前我们最为熟悉和普遍的观赏品种日本早樱(染井织野)。
樱桃花下玉亭亭,随步觉春生梅花谢后樱花绽,浅浅匀红——梅花、桃花、樱花,傻傻分不清楚樱花于春季盛放,而每到春天,很多小伙伴会去各种花海打卡,但是总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即分不清各种花的名字。
实则花儿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比较容易混淆的梅花、桃花、樱花,和大家盘点一二。
花期:梅花花期较早为1-3月;桃花花期则为3-4月,樱花有早晚之分,早樱在3月左右,晚樱则3月底到4月开花。
花瓣:梅花花瓣接近圆形,而桃花花瓣为瓜子形,最外端是尖形,樱花有花裂,即最上面的部位有一个小缺口。
梅花,桃花,樱花花叶:梅花先花后叶,花叶不同期;樱花和桃花开花时伴有少量叶子或叶芽。
花柄:梅花一节只有一花,桃花一般两朵一起,樱花则是花柄和树枝连接,一般好几朵成簇开放,花每枝3到5朵,成伞状花序。
除此以外,梅有观赏和果梅,结实不同,桃花有桃,樱花则因为单瓣复瓣而不同,单瓣可以结果,复瓣则结果较少。
梅花谢后樱花绽,浅浅匀红凝艳拆时初照日,落英频处乍闻莺——日本为何成为樱花之国大家都知道日本的观赏樱花品种繁多,他们一直致力于樱花的培育,而为何他们如此钟情樱花呢?其实还是源自中国的影响和他们自身的民族性格。
日本最初因为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极为看重花中君子梅花。
而后将樱花引入国内后,因其开落的特点,同时他们想寻找一种花来替代梅花,使得樱花成为更受欢迎的花卉。
当然,樱花之所以会被日本人视为精神的象征,除了受到盛唐审美的影响,也是追求一种武士的价值观。
樱花凋谢凄美壮烈一般来说樱花会在七天内开放,而此后还会开放一周甚至更久才会凋谢,而日本樱花因为受到气候等的影响开到第七天全盛时期便全数凋落。
动画《秒速五厘米》里面——樱花飘落的速度是秒速五厘米,但是怎样的速度才能完成你我之间的距离,横亘在我们之前的是沉重的人生和漫长的时间,让人望而却步。
其樱花花期短暂,花朵从绽放到飘零约一周,花树从堆云叠雪到纷飞落尽仅半月时间,开时花团锦簇、繁盛热烈,落时安静壮烈,凄美异常,就像绚烂而短暂的人生。
在开的最为绚烂的时候凋谢,而且色彩鲜艳,符合他们的物哀文化,认为这是一种宿命般的凄美。
其实,壮烈的牺牲本身是一件打动和影响他人的事,和中华传统中推崇的“舍生取义”很类似。
但一旦这种精神走向极端,失去本心和判断,无法分辨,只是一味效忠,就极其可怕,异常危险、甚至会酿成一场巨大的灾难。
二战时期,某国对中国以及其他国家造成的伤害中无不有一种可怕的“武士道”精神,其后就有樱花精神的存在,植物是美的,更没有错,而被恶魔赋予某些意义后则让人不寒而栗。
樱花飘落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背叛和忠诚,关于樱花的故事樱花最初为中国培育,而后传入日本,花没有变,开的更加绚烂了,变得是种花的人和他们的良心,这不禁让我想到两位近代人物。
樱花花下作其一
郑孝胥〔清代〕
仙云昨夜坠庭柯,化作蹁跹万玉娥。映日横陈酣国色,倚风小舞荡天魔。
春来惆怅谁人见,醉后风怀奈汝何。坐对名花应笑我,陋邦流俗似东坡。
说起关于樱花的诗词,古代相对较少,因为我国可供选择和喜欢的花太多,而近代有一个人其樱花诗的数量绝对不容小觑。
他便是郑孝胥,近代有名的书法家,曾经的清朝官员,也曾参加过戊戌变法,这些名头看起来应该是一个较为先进的人士,但其行为却让人失望和厌恶。
辛亥革命后,以满清遗老自居的他为了复辟,不惜唆使溥仪投靠日本、并帮助起草满洲国国歌与建国宣言、筹划复辟等等,以致晚节不保,被人诟病,身背汉奸之名。
若说他是清朝旧臣为表忠心倒也符合逻辑,偏偏他投靠的是颠覆、奴役中国,毁我民族有着狼子野心的日本帝国主义,愚忠事小,失节事大。
即使在他诗中的樱花读来美好,却明里暗里透着媚俗日本的意味。
被这样的文字描写,对于纯净如雪,明艳如霞的樱花来说,也带着鄙夷和感伤吧,花因为人被污名,真是莫大的悲哀!
《七绝·本事诗》苏曼殊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这一首七绝来自苏殊曼,他的身世坎坷,一生贫困,嗜吃如命,虽为生活所迫却是性情中人(诗僧、情僧)。
看似疯癫却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与热忱,尽己所能去支持和宣传。
他本是一个私生子,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儿时被迫母子分离,受到诸多冷眼和虐待,差点病死,但后来在学成归来后却并未改变初、未变其志,为革命贡献良多。
他经常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为革命宣传奔走,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亦有一腔爱国热情,是旧民主主义时期的先进青年。
苏殊曼雁荡观瀑同时,他也是近代文学家诗人,诗风明艳清秀,画作深邃不凡,且通晓汉、日、英、梵文等多种文字。
就像从中国传入日本而后又引种回国的樱花,依然在其最初的故土上绽放,静美绚烂,花本美好,人为其名,人本善良,为道则义。
樱花的美好因为世间的美好而圆满,若被误解和扭曲,即使花开盛放也会充满哀伤和痛楚!
同样的,国与国之间真正的友谊必须要建立在和平正义的基础上,敢于正视历史和错误,坦诚才能长久,因为从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武汉大学,樱花盛放樱花是春日里不可或缺的美好,更是中日两国交流的象征,就像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给武大的樱花一样,提醒两国人民不要忘记历史,也代表着友好往来的希冀。
无论在祖国的土地上,或是在异国的山野间,都希望樱花开时代表着真诚和平、互利共赢。
犹记得两年曾经“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春天从来都不远,远的是人心的隔阂。
当春归大地,愿这个世界如斯美好平和,就像那纷飞的樱花,落在肩上的轻盈如雪,折射着世间的纯净光华!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麻烦支持+